在生命科學研究、臨床診斷、藥物開發(fā)和食品安全監(jiān)測等領域,對目標生物分子進行精準、高效的定量或定性檢測是至關重要的。其中,酶聯(lián)免疫吸附測定(ELISA)試劑盒憑借其卓越的靈敏度、高效的特異性和操作的便捷性,已成為實驗室中不可或缺的黃金標準工具。
一、ELISA試劑盒的核心檢測原理
ELISA的基礎是抗原與抗體之間高特異性的免疫反應,并通過酶標儀對信號進行放大和讀取,從而實現(xiàn)超敏檢測。
其核心步驟可以概括為:
1. 包被:將已知的捕獲抗體(或抗原)固定在微孔板(通常為96孔板)的孔壁上。
2. 封閉:加入無關蛋白質(如BSA)填充孔壁剩余的空位,防止后續(xù)步驟中非特異性吸附,降低背景噪音。
3. 加樣與孵育:加入含有待測抗原(或抗體)的樣本(如血清、細胞上清液)。如果樣本中存在目標分子,它會與固定在孔壁上的捕獲抗體特異性結合。
4. 洗滌:洗去未結合的雜質和分子,確保檢測的特異性。
5. 加檢測抗體:加入一種能與目標抗原另一表位結合的酶標檢測抗體,形成“捕獲抗體-抗原-酶標檢測抗體”的夾心復合物。
6. 再次洗滌:徹底洗去未結合的酶標抗體。
7. 加底物顯色:加入酶的無色底物。孔中結合的酶標抗體會催化底物反應,生成有色產(chǎn)物。顏色的深淺與樣本中目標抗原的濃度成正比。
8. 終止與讀數(shù):加入終止液停止反應,使用酶標儀在特定波長下測量各孔的吸光度值。通過繪制標準曲線,即可精確計算出樣本中目標物的濃度。
簡單來說,就是將不可見的免疫反應,轉化為可見、可測量的光信號。
二、ELISA試劑盒的主要種類
根據(jù)實驗設計和目的的不同,ELISA試劑盒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常見類型:
* 夾心法ELISA:
* 原理:使用一對分別針對目標抗原不同表位的抗體進行捕獲和檢測。這是最常用、最靈敏的方法。
* 適用:適用于檢測大分子蛋白質抗原,需要具備多個抗原表位。
* 間接法ELISA:
* 原理:將已知抗原包被在孔板中,加入待測樣本(如一抗),再利用酶標二抗與一抗結合進行檢測。
* 適用:主要用于檢測樣本中抗體的存在與濃度,如病原體感染后的血清抗體篩查。
* 競爭法ELISA:
* 原理:樣本中的待測抗原與酶標抗原競爭結合有限數(shù)量的捕獲抗體。顏色深淺與樣本中抗原濃度成反比。
* 適用:適用于檢測小分子物質(如激素、藥物殘留),因其只有一個抗原表位,無法使用夾心法。
* 直接法ELISA:
* 原理:將抗原包被于孔板,直接加入酶標一抗進行檢測。操作簡單,但靈敏度較低。
* 適用:常用于雜交瘤細胞株上清液的快速篩選。
三、ELISA試劑盒的保存條件
正確的保存是保證試劑盒性能和數(shù)據(jù)準確性的前提。
* 核心儲存溫度:2-8°C。已經(jīng)拆封的試劑盒標準品,需要長期保存在-20°C下,避免反復凍融。
* 分裝保存:收到試劑盒后,應根據(jù)每次實驗的用量,將標準品、檢測抗體等關鍵組分進行小管分裝,僅取用所需部分,其余立即放回冷凍。
* 短期保存:對于即用型的濃縮洗滌液或已復溶的標準品,可在4°C下短期保存(參照說明書具體規(guī)定)。
* 避光:顯色底物(TMB等)對光敏感,應始終避光保存。
* 嚴格遵守說明書:務必仔細閱讀并遵循產(chǎn)品說明書上的儲存建議。
四、實驗注意事項
為確保實驗成功并獲得可靠數(shù)據(jù),請注意以下關鍵點:
1. 充分閱讀說明書:在開始實驗前,完整閱讀并理解說明書中的所有步驟、試劑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項。
2. 樣本處理:確保樣本的收集和處理方式恰當。對于血清/血漿樣本,需避免溶血。根據(jù)目標物的性質,可能需要進行適當?shù)南♂尅?br />
3. 溫度與時間控制:孵育步驟的溫度和時間至關重要。請使用水浴鍋或溫箱確保溫度恒定,并使用計時器精確控制每個孵育步驟的時間。
4. 充分的洗滌:洗滌是決定實驗背景高低的關鍵。確保每次洗滌都充分,并盡量扣干孔內(nèi)殘留液體,但避免孔板干燥。
5. 避免污染:使用新的吸頭以避免交叉污染。在加樣時,避免觸及孔壁或液體。
6. 標準曲線的準確性:標準曲線的繪制是定量的基礎。請精確稀釋標準品,并確保其復溶和稀釋操作正確無誤。
7. 儀器校準:在讀數(shù)前,確保酶標儀已校準并處于良好工作狀態(tài)。
8. 設置復孔:建議每個樣本和標準品都設置復孔(至少2個),以提高數(shù)據(jù)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ELISA試劑盒作為一種成熟、高效的生物檢測平臺,將免疫反應的特異性和酶催化的放大效應完美結合。通過理解其原理、選擇合適的類型、嚴格遵守保存條件和操作規(guī)范,研究人員可以穩(wěn)定、可靠地獲取高質量的實驗數(shù)據(jù),為科學發(fā)現(xiàn)和精準診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