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ISA吸光度如何測量?該注意什么問題?
發表時間:2025-06-24
ELISA吸光度測量標準:關鍵步驟與精準解讀
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(ELISA)中,吸光度(OD值)的精確測量是獲得可靠定量或定性結果的基石。作為實驗的最終讀數環節,其準確性直接影響數據解讀。本文將深入解析ELISA吸光度測量的標準操作流程、核心原理及關鍵注意事項。
一、吸光度測量核心原理
ELISA利用酶標記物催化底物反應產生有色產物,其濃度與目標物含量成正比。酶標儀通過以下過程測量吸光度:
1. 發射光源:特定波長(如450nm用于TMB)的光束穿過微孔板孔底。
2. 光吸收:孔內有色產物吸收部分光能,吸收量與產物濃度正相關。
3. 光檢測:檢測器接收透射光強度。
4. 計算OD值:儀器根據公式 `A = -log10(I/I?)` 計算吸光度(A),其中 I? 是入射光強度,I 是透射光強度。
二、標準操作流程與關鍵步驟
1. 儀器預熱與初始化:
* 按說明書預熱酶標儀(通常15-30分鐘),確保光源和電子元件穩定。
* 開啟軟件,初始化系統。
2. 關鍵參數設置(至關重要!):
檢測波長 (Primary Wavelength):嚴格匹配底物顯色產物的最大吸收峰。常用組合:
* TMB(終止后):450nm(主波長),建議使用620-650nm(參考波長)進行雙波長校正。
* OPD:492nm(主波長)。
* PNPP:405nm(主波長)。
測量模式:選擇 “吸光度” (Absorbance) 模式。
讀數時間窗口:顯色反應終止后,立即或在規定時間內(如TMB終止后30分鐘內)完成讀數,避免信號衰減或沉淀影響。
振板 (Optional):如需混勻孔內液體或消除氣泡,可在讀數前進行短暫振板(注意強度避免液體濺出交叉污染)。
3. 儀器校準 (Calibration):
光路校準:使用空氣(空白孔)或儀器專用校準板進行光路校準,確保“0”點準確。按儀器要求定期執行。
濾光片檢查:確保所選波長濾光片正確安裝且潔凈。
4. 微孔板放置:
確保板底清潔、無指紋、無水漬、無劃痕。僅觸碰板側邊緣。
將板平穩、準確地放入載板架,確保孔位與儀器光路對齊(通常有定位標識)。
5. 開始讀數:
在軟件中確認設置無誤后啟動讀數程序。
讀數過程中保持儀器穩定,避免移動或震動。
6. 數據導出與初步檢查:
導出原始OD值數據。
立即檢查空白孔 (Blank) OD值(通常應接近0,如<0.1),以及陰性對照 (NC) 和陽性對照 (PC)值是否符合預期范圍。檢查復孔間CV值(建議<20%,嚴格實驗要求<10%)。
三、吸光度測量關鍵注意事項與問題規避
1. 波長選擇精準性:
絕對禁忌:選錯波長會導致數據完全無效。務必查閱底物說明書確認最佳波長。
雙波長校正:強烈推薦在可能的情況下(尤其使用TMB時)啟用雙波長校正。參考波長可有效扣除板底劃痕、指紋、液體中細微顆粒或氣泡引起的非特異光散射干擾,顯著提高數據準確性。
2. 孔板處理與清潔:
板底清潔度:指紋、水漬、灰塵、殘留液滴是導致孔間變異和讀數偏差的主要元兇之一。讀數前務必用無絨布(如鏡頭紙)蘸取適量乙醇或去離子水仔細輕柔擦拭板底,并確保完全干燥。
避免劃傷:操作和清潔時防止硬物刮傷板底。
3. 氣泡消除:
重大干擾源:孔內氣泡會嚴重散射光線,導致OD值異常升高或波動。
解決方法:加樣后、顯色前、讀數前,都需輕敲板側或短暫離心(如有條件)去除氣泡。讀數前目視檢查每孔。
4. 反應終止與讀數時效性:
嚴格定時:顯色反應一旦終止(如加入終止液),其顏色穩定性是有限的(尤其TMB)。務必在說明書或預實驗確定的時間窗口內完成所有孔的讀數,保證各孔反應時間一致。
避免沉淀:部分底物(如TMB)終止后長時間放置可能產生沉淀,影響讀數。
5. 酶標儀性能與維護:
定期維護:嚴格按制造商要求進行日常清潔(特別是載板臺和光路窗)和專業校準(如光路、濾光片精度)。
環境光干擾:確保讀數過程中儀器蓋子緊閉,避免環境光泄漏干擾。
震動與干擾:讀數時確保儀器放置平穩,遠離震動源。
6. 實驗設計嚴謹性:
設置復孔:標準品、質控品(NC/PC)和樣本均應設置復孔(至少雙孔),以評估實驗精密度和識別異常值。
合理布局:標準品應覆蓋預期檢測范圍(通常5-7個點),包括零標準品(Blank或S0)。樣本、NC、PC應在板上隨機分布,避免位置效應(如邊緣效應)。Blank孔(僅加底物/終止液)用于儀器調零。
7. 數據質量初步判斷:
Blank/NC值:異常高可能提示污染或底物自顯色。
PC值:過低可能提示酶失效、抗體失效或操作失誤;過高可能提示濃度錯誤或非特異結合。
標準曲線:讀取后立即查看標準曲線雛形(OD值 vs 濃度對數),應呈現良好的S型或線性關系(取決于擬合模型)。明顯異常需排查原因。
8. 環境因素
溫度:確保酶標儀工作環境溫度穩定,符合儀器要求。劇烈溫度變化影響電子元件穩定性和光源輸出。
ELISA吸光度的測量遠非簡單的“按一下按鈕”。它是涉及精密儀器操作、嚴格參數設置、細致樣本處理和實時質量控制的復雜過程。嚴格遵守標準操作流程,關注波長選擇、板底清潔、氣泡消除、讀數時效性和儀器維護等關鍵細節,是獲得可靠、可重復、有意義的ELISA數據的絕對前提。只有確保這一步的精準,后續的標準曲線擬合和樣本濃度計算才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