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鼠少突膠質前體細胞如何培養!
大鼠少突膠質前體細胞(OPCs)的培養是一系列復雜而細致的過程,具體操作步驟如下,這里以新生大鼠為模型進行說明:
第一步:準備與消毒
1. 實驗室準備:確保所有器具、耗材已滅菌,實驗空間清潔,操作臺面無菌。
2. 個人防護:穿戴實驗服、口罩、手套,必要時佩戴護目鏡。
第二步:組織獲取
1. 麻醉與犧牲:按照倫理指南,對新生大鼠實施人道犧牲后,迅速取出大腦。
2. 解剖與清洗:小心剝離大腦外膜,分離大腦各部位,重點收集富含OPCs的白質區。
第三步:細胞分散
1. 機械與酶消化:將白質切碎,加入適量消化酶(如膠原酶和DNA酶)混合,溫浴促進組織分解。
2. 過濾與洗滌:通過濾網去除未消化組織塊,用PBS緩沖液反復洗滌細胞懸液。
第四步:密度梯度離心
1. 配制離心溶液:使用Percol或OptiPrep等介質按比例調配密度梯度。
2. 離心:將細胞懸液沿壁緩緩加入,低溫下離心分離,收集介于兩相之間的細胞層。
第五步:細胞培養
1. 初次接種:將分離的細胞重懸于含有PDGF-AA和bFGF等生長因子的無血清培養基中,均勻分布于已涂布膠原或聚賴氨酸的培養皿或板上。
2. 放置CO?培養箱:置于37°C,5% CO?環境中靜置培養。
第六步:細胞維持
1. 換液:每隔2天更換一半的新鮮培養基,保持環境新鮮,促進細胞健康生長。
2. 觀察與記錄:定期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,拍照記錄,監測生長狀態。
第七步:傳代
1. 消化:當細胞達到80%-90%匯合率時,用胰蛋白酶消化,輕輕吹打分散細胞。
2. 重新接種:稀釋后按合適密度重新接種至新的培養器皿繼續培養。
第八步:誘導分化
1. 去生長因子:逐漸降低直至完全去除PDGF-AA和bFGF,引入分化誘導劑(如T3)。
2. 分化監測:持續觀察細胞形態變化,免疫熒光染色確認OPCs向成熟少突膠質細胞轉變。
第九步:功能性驗證
1. 髓鞘形成:通過共培養實驗,檢測OPCs是否能在適宜條件下促進軸突髓鞘化,評估其生理功能。
注意事項
- 全程無菌操作:防止污染,定期紫外線照射培養室。
- 溫和處理細胞:避免過度吹打,以免損傷細胞。
- 實驗記錄:詳細記錄每個操作步驟和觀察結果,方便追蹤問題和復現實驗。
成功的大鼠OPCs培養需要耐心和精確的技能,建議初學者在有經驗的導師指導下逐步掌握。隨著技術的進步,新型培養體系不斷優化,未來有望簡化這一流程,提高效率和成功率。